![]() ![]() ![]() 不知不觉,8月23日,我们迎来了“处暑”节气。处暑,意指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,快要“躲藏”起来了。然而,我市的暑气好像并没有躲起来,刚过去的这个周末,两天最高气温都超过了30℃,达到了近些天来的新高,让市民感觉有些闷热。这也让大伙不由纳闷起来:这个夏天都凉快成这样了,这“秋老虎”还会发威吗? 处暑过后,一场秋雨一场寒 处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。每年8月23日前后,太阳达到黄经150°时,即为处暑。“处”是去的意思,处暑即暑气至此而止,也就是说,到了处暑,炎热的夏天就要过去,气温开始逐渐下降。一般处暑过后,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,气温急剧下降,天气转凉,是比较明显的降温转折点。气象专家指出,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。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,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,太阳辐射减弱;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,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,出拳出脚,小露锋芒。冷高压会形成下沉的、干燥的冷空气,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雨季的结束,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——秋高气爽。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,若空气干燥,往往带来刮风天气,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,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。每每风雨过后,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。故有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之说。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,虽说大步南撤,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、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。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,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,往往在处暑尾声,再次感受高温天气。在江南一带也是有相当多的年份,处暑之后炎热不减,所以有“大暑小暑不是暑,立秋处暑正当暑”说法。秋老虎随时出没,真正的秋高气爽,差不多是10月的事儿。因此,对于江南地区来说,二十四节气所反映的气候变化,往往要比实际情况滞后一个多月,炎热天气一般要到9月底才会结束。 翻看下这两天苏城的气温,也充分说明了一切。虽然“处暑”节气已过,然而,苏城这个周末又热了起来,8月23日,最高气温越过了“3”字头,为31.5℃,到了昨天,苏城最高气温攀升到了32.6℃,为最近一段时间的最高。究其原因,气象专家表示,主要是盛夏以来副热带高气压一直偏东在海上,而且强度比较弱,近日冷空气又提前活跃,我市暑热提前被“处”的结果。导致处暑节气前后的天气转凉不太明显。所以目前的天气和气温应该比较正常。未来“秋老虎”还会发威吗?气象专家表示,从目前种种现象来看,在未来一段时间,天气凉爽基本成大局,“秋老虎”哪怕发威,也难以有大作为了。 桂花飘香,未来一周总体呈凉爽模式 气象部门预计,根据最新的气象资料,未来一周,周初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,27~29日受西风槽和中低层切变影响,我市再次进入降水模式,且降水还比较明显;到周末天气转好,适合大伙出去休闲,周内天气多变,老人、小孩和体质较弱的朋友要多加注意了。气温方面,本周变化平稳,总体来说属于凉爽模式,最低气温在23-24℃之间,周最高气温又会超过30℃,在31℃左右,出现在周末。 很多细心的市民会发现,这几天,许多桂花都争先恐后地开了。无论是在道前街、景德路,还是苏州公园,桂花公园,里面的桂花树开得真是满树金黄,“八月桂花香”,漫步街头,处处可以享受这难得的秋景。如果说桂花是开得扬眉吐气,那么今年无论是瓜农,还是卖瓜的小贩,则都有点垂头丧气了。的确,今年夏天,到目前仅有的6个高温日,让瓜农们掐指都感觉心头有点凉。天不热,西瓜长势不好,最关键的是,买的市民也少了,因此今年的西瓜,不但减产,而且也卖不动,这瓜价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了,满大街边,都是西瓜打折贱卖的广告,最便宜的瓜,零售都只有几毛钱了。 也有瓜贩戏言说,如果高速免费,把这些瓜运送到我国东北去,肯定能卖出个好价钱。的确,最近一段时间,江南一带一直是阴雨连绵,然而我国东北却干旱异常,急需雨水的滋润,这真是冷热不均。据中国天气网数据,目前东北旱情严重,辽宁7月以来的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同期最少,遭受63年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。受旱情影响,辽宁大连、葫芦岛、朝阳等地部分农田面临绝收。气象专家指出,造成这种江南旱、北方涝的现象,或许与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有关。不过到目前,厄尔尼诺仅处于现象阶段,尚未形成厄尔尼诺事件。一般来说,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之后的第二年,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较大。 处暑过后,养生不妨多食“三宝”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养生专家金庆江表示,处暑过后,人们应该按照节气变化进行调整,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,睡眠要适当增加,饮食上多吃清热安神食物,应付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导致的肠胃忽冷忽热的刺激。芋艿、菱角、莲藕不仅是中秋前后的时令美食,又因其既是中医常用的药材,能治疗多种疑难病症,各具多种养生功能,被誉为中秋养生“三宝”。 中秋节吃糖芋艿是苏州人的风俗。中医认为芋艿能解毒,对人体的热毒肿块包括癌症肿块有抑制消解作用,可用来防治肿瘤及淋巴结核等病症,因而可作为防治癌瘤的常用药膳主食。芋艿为碱性食品,能中和体内积存的酸性物质,调整人体的酸碱平衡,产生补益肝肾、美容养颜、乌黑头发的作用,还可用来防治胃酸过多症。不过,由于芋艿生食有毒,会麻口,刺激咽喉,引起皮肤发痒甚至红肿疼痛。如果在剥洗芋头时,手部皮肤会发痒时,可以生姜捣汁,轻轻擦拭即可解。或在火上烘烤片刻,或浸泡醋水都可以止痒。过敏性体质者以及糖尿病患者应少食。 菱角,又名芰。为菱科的一种水生植物。菱角可以剥壳生吃,或烧熟了吃,亦可晒干后剁成细粒熬粥吃。鲜菱角生食,能消暑热烦渴,可作食疗果品。菱角熟食性温,能健脾益气,适用于胃溃疡、痢疾。菱壳煎水外洗,可治脱肛。菱叶研磨外搽可治小儿头疮,牙根炎。菱叶、菱花、菱壳各适量煎水,用于洗发,可使头发乌黑亮泽。菱角特别是生菱角性味寒凉,不宜过食,多食令人腹胀。民间尚有“菱吃伤,无药方”的说法。此外菱角与蜂蜜及猪肝相克,菱角与猪肝同食易导致腹痛。菱角与蜂蜜同食,易致消化不良,出现腹胀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 莲藕,是中秋时令的养生佳品,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。中医认为莲藕味甘、性寒,入心、脾、胃经。清热凉血,健脾止泻,补气养血,散瘀止血。民间早有“荷莲一身宝,秋藕最补人”的说法。中秋时节,正是鲜藕应市之时。莲藕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低脂食品,可以生吃,也可以蒸、炒、炖汤。秋令天气干燥,吃些藕,能起到养阴清热、润燥止渴、清心安神的作用。同时,莲藕味甜带涩,有收缩血管的功能,多吃可以补肺养血。食用莲藕要挑选外皮呈黄褐色、肉肥厚而白的。如果发黑,有异味,则不宜食用。煮藕时忌用铁器,以免引起食物发黑。脾胃消化功能低下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忌食莲藕。生藕有类似收缩血管效果,如有妇女痛经、经期不顺或手脚冰冷的人,不建议经常吃。 |